20%替米考星預混劑
20%替米考星預混劑
腸溶微丸制劑
主要成分
替米考星20%
腸溶緩釋藥用輔料
產品特點
1.使用方便:
產品粒徑在300um~850um,流動性和分散性好,更有利于與飼料混合均勻。
2.無苦味(良藥不再苦口)
智能腸溶包被處理去除了替米考星自身的苦味,產品很好掩蓋了藥物本身的苦味和對胃黏膜的刺激性,防止藥物在胃內失活,較好的解決了藥物適口性問題,與同類產品相比,20%替米考星腸溶緩釋微丸適口性好,用藥不影響動物的采食量。
3.作用時間持久,藥效更顯著:
腸溶處理后,替米考星不被胃酸分解,到達腸道部位后立即靶向釋放,并迅速通過腸壁被動物機體吸收,從而保證了藥效的充分發揮,也減少了藥物本身對胃的刺激;微囊顆粒的緩釋作用使藥效更持久,比同類產品的作用時間延長1/3以上,且提高了局部藥物濃度和生物利用度,藥效更顯著。
4.安全高效:
動物采食后,藥物釋放緩慢,血中濃度滿足臨床治療要求,安全性高。
5.藥物與肺部巨噬細胞高度親和,可以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病原菌的能力,抑制藍耳病等病毒的繁殖
6.精準靶向。
肺、乳房藥物濃度高于其他組織50-70倍
過乳性好,可通過母乳預防治療仔豬疾病
藥理實驗
作用機理
強化非特異性免疫能力:20%替米考星腸溶緩釋微丸與豬的巨噬細胞結合,強化巨噬細胞的殺菌能力,替米考星在呼吸系統巨噬細胞中的濃度約比其他組織高60倍。
集中于靶向組織:20%替米考星腸溶緩釋微丸借由巨噬細胞聚集到肺部病變組織,協同豬只免疫系統,一舉殺滅入侵細胞。
巨噬細胞(免疫細胞)
巨噬細胞功能
(1)趨化性定向運動:沿著某些化學物質的濃度梯度進行定向移動,聚集到釋放這些物質的病變部位。
(2)吞噬作用:伸出偽足包圍細菌、衰老細胞等,進而攝入胞質內形成吞噬體或吞飲小泡。與初級溶酶體融合,形成次級溶酶體后被溶酶體酶消化分解。
適應癥
用于治療細菌引起的動物呼吸道及其他組織炎癥,敗血等;
豬傳染性胸膜肺炎
豬支原體肺炎
巴氏桿菌肺炎
副豬嗜血桿菌病等
替米考星的抗菌后效應
替米考星對巴氏桿菌、胸膜肺炎放線桿菌、鏈球菌等具有顯著的抗菌后效應。且替米靠性考星的抗菌后效應比泰樂菌素與阿普拉霉素要強,當以8倍于MIC的替米考星作用于巴氏桿菌與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時,替米考星的抗菌后效應可長達8小時。
替米考星誘導嗜中性粒細胞凋亡(程序性細胞死亡:PCD),減少嗜中性粒細胞壞亡所造成的組織破壞,具有抗炎特性。
研究顯示,PRRSV 侵入豬體后巨噬,病毒不但不會被殺死,反而在單核細胞系與巨噬細胞內繁殖、復制,豬產生的抗體能促進巨噬細胞對藍耳病毒的吞噬作用,增強PRRSV在細胞內的繁殖、復制。同是、PRRSV還能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,誘導豬只肺部細胞凋亡,導致肺泡巨噬細胞的非特異性殺菌功能受到嚴重抑制,并引起外周淋巴細胞中T細胞亞群發生異常變化。然后,病毒迅速向局部淋巴器官、全身組織擴散,并在其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持續復制、繁殖,破壞了淋巴細胞和黏膜屏障,機體兔疫力急劇下降,從而導致兔疫抑制和免疫干擾,引起嚴重的繼發感染,主要是侵害呼吸系統的病原體感染,包括多殺性巴氏桿菌、肺炎支原體、鏈球菌、副豬嗜血桿菌、胸膜肺炎放線桿菌、波氏桿菌和沙門氏菌等感染,造成PRRSV感染后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。
西班牙學者Fraile上世紀八十年代首次通過試驗證明,替米考星可通過調節巨噬細胞的功能而具有抗病毒作用,應用替米考星能有效控制PRRSV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礙和免疫抑制,可避免PRSV對仔豬整個生長期的生長性能造成不利影響。
另有學者經過試驗證實,PRRSV和PCV2兩種病毒同時感染能減少豬體內巨噬細胞的數量,財時降低其免疫功能,而這時投喂替米考星,則會協助巨噬細胞使其免疫功能恢復接近正常水平。

- 關注 奧菲動物藥業 -